目錄

名詞解釋………………………………………………………………… 1

簡易面談………………………………………………………………… 2

社群傳統芻議…………………………………………………………… 5

海星培力的七大階段…………………………………………………… 6

組課共學簡則…………………………………………………………… 8

場域修練簡則…………………………………………………………… 11

組課典藏與學習歷程…………………………………………………… 13

成果發表簡則…………………………………………………………… 14

海星增殖………………………………………………………………… 15

附錄……………………………………………………………………… 15

【附錄1】組課文件示例……………………………………………………… 15

【附錄2】目前的學員分工…………………………………………………… 17

【附錄3】協力單位合作備忘錄……………………………………………… 19


名詞解釋

「海星期別」表示以「西元年-期別流水號」之格式識別。
西元年為共識營舉辦日之西元年份,如共識營在 2019 年舉辦者,為「2019」,期別流水號以2019年第一次共識營之學員編為「1」,餘類推。


簡易面談

教育自造者培力

簡稱「海星培力」(域名:educationmaker.net)

(一)培力七階段:

  1. 簡易面談——雙向選擇,減低風險。對參與培力的學員而言,這天是兩年期程的起算點。
  2. 舉辦共識營——讓學員「自組織」並建立治理架構。
  3. 組課共學——兩人以上搭檔組課,其中至少有一名是學員,讓學員「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須達 18小時×5學分 以上。
  4. 場域修練——透過教育實務浸潤,長見識,並增進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須達 120 小時。
  5. 組課典藏並完成學習履歷——課通天下,可信的能力表達。
  6. 成果發表——維持培力的水準。
  7. 海星增殖——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二)培力十特點:

  1. 目標在培養能帶領自主學習的「資深學習者」(類似傳統教學典範中的老師)。
  2. 希望「組課群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及學習習慣。
  3. 是一種學習典範的轉移,希望用來改善實驗教育、教師進修、終身學習、學前教育。
  4. 是一段「自我培力」,不是別人培力你,而是你培力自己。但也因此,完成率大約只能到六成。
  5. 落實「教育的自造精神」:回歸本質,自主學習可以這樣單純:每個「普通人」都能透過合作,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
    日後相信你的學生:「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調動身邊可用的資源,以解決他所面臨的任何問題」(成敗另說)。
  6. 自主學習:
    • 要儘量拉高同學的高度,減低老師和同學之間的不對稱性。不要老想著做同學們的英雄,讓同學做自己的英雄。成就自主學習的是學習者對自身的看重,繼而引發的主動與認真。
    • 少做「外銷派」,專門外銷大道理給同學實踐,自己不實踐。老師自己有組課的經驗,日後才會認同同學組課,也才會知道怎麼陪伴同學組課。
    • 認為老師是資深學習者,同學是資淺學習者,雙方是合作共學的。進一步降低兩者之間的「不對稱性」。
    • 學員「自組織」,而不是學員被人家組織。
  7. 是「群學」不只是自學,海星培力是以社群為依托的「群學」學習模式:
    • 水平方向的合作,群學會使一個人進入以下狀態:
      1. 思考方式會由「獨自思考模式」切換到「討論模式」:
        • 要求自己的想法能清楚到可以解釋給同伴聽,而且讓他聽懂。
        • 伙伴之間會相互聆聽並產生聯繫。
      2. 相互糾錯:伙伴之間會有思考、見解、特質、專長等多樣性,互補之後才能加大,缺點減少。
      3. 分工合作:老天給一個人兩份本事,也沒有給人兩份時間。但伙伴們平行推動工作的不同部分,就能成就更大的事情。
      4. 資訊識讀的可靠性提高。
    • 垂直方向的合作:
      1. 梯次如屋瓦般交疊式展開 ,如圖:,前一梯次的後半會重疊於後一梯次的前半。
      2. 海星社群中有經驗前輩:如觀課帶領與發表諮詢。
      3. 垂直發展:小海星、成熟海星(一級教育自造者)、精熟海星(二級教育自造者)、裁判海星(三級教育自造者)。
    • 網絡與協作:是一個個小的「學習公社」(大陸安格稱之為「學習社區」),在學習、經濟、生活三方面協作。
      1. 學習協作:找到學習需求相近的伙伴,一起群學。
      2. 經濟協作:對於學習的支出,伙伴之間「自給自足,公平分擔」。
      3. 生活協作:伙伴之間彼此將「組課共學」排到自己生活順位的前十名,不然組課會失敗。
    • 由協力單位構成支持網絡。
    • 每一門組課都要上跨校選修系統,都是一次對社會的說明與接觸。
    • 組課內容以 CC 3.0 授權釋出,是與天下人共學,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8. 平價的金錢負荷——公基金每人 NT3,000 ,90小時的組課約 NT7,650 。
  9. 足量的新典範浸潤——兩年內完成 90 小時的組課,120 小時的場域修練,1次成果發表。
  10. 對組課與學習歷程進行「準永久性典藏」——對「大規模的學習重新洗牌」進行當代適應;讓學習垂直發展、水平發展。

(三)關於自主學習典範的七張圖表:

學習者主體性
學習=增量×有用×(自我+群我)
讀懂世界
改善生活
生涯發展
公民素養
 
教育學習當中別人可以幫忙的部分


習近平時期
台灣戒嚴體制
統編課本
學科專家宰制課程
高中課程是大學內容的簡化版
國中課程是高中課程的縮小版
允許校定課程
學校有課發會
至少是學校選書
學校是
「自主學習社群」的聯盟
學生自己打造學習
適性揚才

4F約<
10人
班本教育
支援平台
實驗教育
的AI課
台中科學
探究五日遊
同村共
養教育
整理補
助要點
論述
與實踐
資源池


3F<30人自主學習
帶領者培力
全民科
學平台
社大2.0海星培力
2F300~
500人
跨校選修聯盟
1F1000人均優學習論壇 / 均優 2.0 推動小組


社群傳統芻議

  1. 教育自造者的成長應列我們的首要目的
  2. 整個社群應維持學習資源與資訊的共享,讓社群成員平等取得
  3. 我們之中的領袖受委託的僕人
  4. 每一群別應是自治的,但影響到其他群別或整個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者為例外。
  5. 每一個群別應儘量自給自足
  6. 每一個群別應儘量以工作圈模式維持分工的彈性,但服務中心可以雇用專門的工作人員。
  7. 組課共學應該是各群別重要的學習方式。
  8. 自主學習應該是各群別重視的學習風格。
  9. 任一群別不應認可或允許外界的機構使用「教育自造者培力」的名字,以免因為益將我們推離首要目的。
  10. 我們的公共關係政策是建基於吸引新人參與,而非為自我宣傳

海星培力的七大階段

  1. 簡易面談的作用:
    • 向報名者說明本社群與年度計畫:
      1. 培力七階段
      2. 社群傳統
      3. 培力特點
        • 學員需要負擔的時間與金錢
      4. 價值觀
        • 相信「每個『普通人』都能透過合作,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背後是相信「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調動身邊可用的資源,以解決他所面臨的任何問題」。
        • 共享: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 剛好比最好更好。
        • 公平分擔,平等書寫。
        • 營利不以機密性與授權金為基礎:苦力模式優先為印鈔機模式。
        • 謹慎面對名利。
    • 進行「自我診斷+雙向選擇」,目標有兩個:
      1. 新成員自我診斷其需求和風格否適合加入海星培力,以降低新成員因誤解而浪費自己時間、金錢風險。
      2. 新成員和原有成員之間進行雙向討論,增進相互了解與默契。
  2. 共識營——讓學員「自組織」並建立治理架構,以俾決定:
    • 組課共學簡則與場域修練簡則
    • 定期會議的日期與決議有效額數。
  3. 組課共學
    • 18小時為一學分。每門組課,以0.5學分為單位,可以非整數學分開課。
    • 參與並完成「海星增殖」為一學分。要「完成」而不是「成功」。
    • 簡易面談日期開始,達成以下要件者為成熟海星:
      1. 兩年內修畢 5 學分,以維持一定的學習強度與密度。於小海星變成成熟海星的階段,必要時能將培力時程延長到三年
      2. 發起組課(擔任課主)超過兩學分。
      3. 完成場域修練。
      4. 完成成果發表。
    • 每門組課有惟一 ID ,形成自己的線上記帳介面,而且必須記帳。
    • 每門的組課的收支,以「自給自足,公平分擔」為原則。
    • 每個人在記帳系統中都有個人收支的辨識欄位。
    • 漸漸讓海星「記帳服務」成為「跨校選修/記帳服務」的「子集」。
    • 每門組課至少三人可以成課,可收外修生,須要兩位課主(組課發起人),其中一位必須是海星一期的成員。組課成功且開課後,如課主退出或學員退選,導致低於成課門檻,組課如仍依組課文件規範完成,學分不應因此失效。
  4. 場域修練:
    • 與組課共學同步進行
    • 滿 120 小時數
    • 場域含:
      1. 治理會議通過的各項教育社運倡議。
      2. 台灣實驗教育三法」或「具教育實驗精神」,「籌備中」或「運行中」的學校、機構或團體。
      3. 「教學經驗三年以上之達人」。
      4. 「其他學員之公開觀課議課」。
  5. 組課典藏與學習履歷完成
    • 對組課與學習歷程進行準永久性保存:硬體/軟體/資料三者分離,資料定期自動備份,定期異地備份
    • 對「學習大規模重新洗牌」進行當代適應
    • 與部分社大合作融通學習認證
    • 讓學習垂直發展:小海星、成熟海星(一級教育自造者)、精熟海星(二級教育自造者)、裁判海星(三級教育自造者)
    • 讓學習水平發展:學分標籤,初期標籤數小於組課總數。
  6. 成果發表
    • 培養社群成員日後帶領或指導同學辦理「成果發表」的能力。
    • 反思並整理組課共學與場域修練的學習進益。
    • 維持社群培力的水準。
  7. 海星增殖
    • 讓社群培力能生生不息。
    • 為實驗教育、社區大學、學前教育、教師進修的新典範發展提供人才。

組課共學簡則

壹、目標

增進學員:

  1. 自主發展學習活動之能力。
  2. 練習找出學習需求。
  3. 與學習需求相近的夥伴,合作「群學」。
  4. 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
  5. 練習蒐集、運用、累積學習資源,並完成組課典藏。
  6. 培養解決各項組課實務問題的能力。
  7. 學習資源分享的觀念。

貳、組課名稱與進行方式

  1. 每一門組課名稱與進行方式由該門課程的發起人共同決定。
  2. 進行方式可能包含:
    • 讀書會
    • 工作坊
    • 座談會
    • 參訪
    • 專題演講
    • 線上學習
    • 其他
    • 以上各方式之組合

參、組課說明

(一)基本規定

  1. 每門組課至少3人可以成課。
  2. 需要2位組課發起人(課主),其中一位必須是本期的學員。組課成功且開課後,如課主退出或學員退選,導致低於成課門檻,組課如仍依組課文件規範完成,學分不應因此失效。(2019.11.03增修)
  3. 組課須公布於跨校選修系統urclass.net,可收外修生。
  4. 18小時為一學分。每門組課,以0.5學分為單位,可以非整數學分開課。(2021.05.21增修)
  5. 參與並完成「海星增殖」為一學分,不論是否成功增加一期海星群學。
  6. 成員需於共識營兩年內修畢至少五學分,並至少擔任兩個學分以上的課主。於小海星變成成熟海星的階段,必要時能將培力時程延長到三年(詳細做法待討論)(2021.05.21增修)
  7. 建議的組課標準模式為:36小時+36小時+18小時,至少 90 小時。

(二)組課費用與計算方式

  1. 每門的組課的收支,以「自給自足,公平分擔」為原則。
  2. 組課必須記帳,每門組課有惟一 ID ,形成該門組課自己的線上記帳介面。
  3. 每個人在記帳系統中都有個人收支的辨識欄位。
  4. 每門組課收入大於支出不得逾支出之 10% 。形成之結餘,一半歸於課主,一半納入公積金。

(三)組課欄位

  1. 課程類別
    • 技能交換(有請老師)
    • 夥伴選配(同好共學,不請講師)
    • 師徒制
  2. 課程名稱
  3. 課程短代名(八個中文字以內)
  4. 組課發起者(課主)
  5. 開課時數與次數
  6. 選修人數上限
  7. 選修人數下限
  8. 選課名單
  9. 課程簡介
  10. 教材連結
  11. 修課者限制
  12. 評量方式(描述通過方式,等同授予學分標準)
  13. 通過名單
  14. 費用及費用說明
  15. 課程開始日期
  16. 課程結束日期
  17. 星期幾
  18. 上課地點
  19. 出缺席狀況

(四)組課程序

  1. 尋找搭檔課主討論課程名稱與進行方式。
  2. 在跨校選修系統urclass.net開設課程。
  3. 實施組課共學。
  4. 記錄歷次上課學習情形。
  5. 進行學習評量。
  6. 協助完成組課典藏。

肆、學習評量

  1. 學習評量項目與方式由課主起草並徵詢共同修課同學意見後確認。
  2. 應於課程上網時明確登錄。
  3. 評量方式可包含自評、同儕互評、授課者評量、活動紀錄、作品產出、筆記、討論課發表與考試等。
  4. 課程學習評量最晚應於課程結束後一個月內完成。

伍、學習歷程與組課典藏

  1. 課主暨共學修課成員應完成組課典藏。
  2. 內容包含:
    • 各項課程欄位內容之詳實登錄。
    • 通過名單。
    • 各項學習資源實體檔案或連結。
    • 組課發起者對課程的反思、檢討與建議。
    • 修課者對課程之評述。
  3. 最晚於課程結束後二個月內上傳到educationmaker.net

陸、學習資源共享平台

  1. 參與海星培力成員於簡易面談時徵得組課學習資源以CC 3.0公開授權條款釋出。
  2. 第二位組課發起者為外修生時,於組課發起階段時,以文字形式徵得組課學習資源以CC 3.0公開授權條款釋出。
  3. 修課者為外修生,於平台開課時註明以CC 3.0公開授權條款釋出,並於第一堂時由課主提醒之。

柒、完成教育自造者培力(簡稱:海星培力)認證

自每期共識營開始,達成以下要件者為成熟海星:

  1. 兩年內修畢至少五學分,以維持一定的學習強度與密度。於小海星變成成熟海星的階段,必要時能將培力時程延長到三年(2021.05.21增修)
  2. 發起組課(擔任課主)超過兩學分。
  3. 完成場域修練。
  4. 完成成果發表。

場域修練簡則

壹、目標

  1. 透過教育實務浸潤,反思並內化組課共學所得。
  2. 磨練具體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
  3. 培養對各類新典範教育的見識。

貳、修練場域與互動對象

  1. 治理會議通過的各項教育社運倡議。由教育社運倡議者帶領。
    • 跨校選修聯盟、學前教育公共化推動小組、學校辦理部分班級實驗教育推動小組、均優學習論壇2.0籌備小組、開放政府、遠哲全民科學平台。(2019.11.03增修)
    • 具有社運特質與並籌備推動「教育實驗」的終身學習機構:含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新莊社區大學(2019.11.03增修)、苗栗社大(社團法人苗栗縣社區大學協進會)(2020.09.25新增)。
    • 於一○八課綱下,推動微型自主學習課程計畫,由學校指定人帶領或由成熟海星以上之社群成員帶領。(2021.05.21增修)
  2. 台灣實驗教育三法」或「具教育實驗精神」,「籌備中」或「運行中」的學校、機構或團體。由學校或機構指定人帶領。(2019.11.03修改部分文字)
    • 大陸「先鋒教育聯盟」(2021.05.21增修)
  3. 跟隨「教學經驗三年以上之達人,從事教育實務探究」。由達人帶領。
  4. 參與「其他學員之公開觀課及議課」。由受課學生單位負責人指定人帶領。或由成熟海星以上之社群成員帶領。

參、場域修練之方式

  1. 自共識營起算2年內,學員應進行至少120小時之場域修練。(2021.05.21修正原144小時為120小時)
  2. 修練內容由學員與帶領人討論決定。場域修練帶領人,不得為場域修練者。(2019.11.03增修)
  3. 場域修練旨在學員之教育實務浸潤,避免個人單獨進行或僅進行文獻閱讀及反思。
  4. 學員應自訂主題完成四份「場域修練日誌」,每份「場域修練日誌」至少應包含與該主題相關之「場域修練描述」與「場域修練反思」。
  5. 請於場域修練結束後一個月內,將場域修練圖解與心得上傳至educationmaker.net

肆、場域修練致謝與致敬

  1. 場域修練以不發生支出為原則。
  2. 若需要費用,方能促成場域修練之完成。其費用由公積金支出,每位學員每期培力之場域修練費用上限以2000元為度,超出時由學員自行負擔。
  3. 場域修練之時數認列,應獲帶領者認同。
  4. 同學應感謝帶領者之付出與陪伴,切忌引起不利日後同學場域修練之爭端。

伍、完成修練條件

  1. 修練總時數至少 120小時(2021.05.21增修)。場域修練之認列時數,與此時數場域修練者是否領有酬勞無關。(2019.11.03增修)
  2. 線上填寫成場域修練日期表,其欄位為:第幾次、日期、開始時間、結束時間、內容、帶領者,其印出版本應提供帶領者簽名位置,及帶領者自願提供意見之空間。(2020.09.25修訂)
  3. 完成場域修練日誌四篇。(2020.09.25修訂)
  4. 以圖解表達的場域修練脈絡與架構(或心智圖)1份。
  5. 場域修練心得1篇。
  6. 完成場域修練場域帶領者,安排之各項任務與指定作業。

組課典藏與學習歷程

壹、目標:

  1. 對組課與學習歷程進行準永久性保存。
  2. 對「學習大規模重新洗牌」進行當代適應。
  3. 與部分社大合作融通學習認證。
  4. 讓學習垂直發展。
  5. 讓學習水平發展。

貳、組課典藏基本欄位:

  1. 課名
  2. 課程發起人
  3. 參與學員
  4. 旁聽學員
  5. 課程費用
  6. 繳費人數
  7. 課程總時數
  8. 動機與目標
  9. 預算及規劃
  10. 評量方式
  11. 效益評估與學習資源

參、學習歷程基本欄位

  1. 修過課程
  2. 修過學分
  3. 修過課程的上課歷程(次數)
  4. 場域修練單位


成果發表簡則

壹、目標

  1. 培養社群成員日後帶領或指導同學辦理「成果發表」的能力。
  2. 反思並整理組課共學與場域修練的學習進益。
  3. 維持社群培力的水準。

貳、辦理方式

  1. 可融入各種既有研討會或聚會活動舉辦;也可以單獨舉辦。
  2. 可由一位學員自行辦理;也可以聯合數位學員共同辦理。
  3. 每一個發表計畫,須與「成熟海星」以上之社群成員討論過,並獲得其建議。
  4. 應與發表學員之組課共學『或』場域修練內容有密切關係,但未必要涵蓋全體發表學員的全部組課共學與場域修練之內容。(2020.03.06修訂)
  5. 可以辦理「線上成果發表」,但須有 100 人次上互動。(2020.03.06修訂)
  6. 如以「組課共學」為成果發表之主題,須「完成組課共學至少1學分,且已經開始場域修煉」始得進行成果發表;如以「場域修煉」為成果發表之主題,須「完成場域修煉120小時,且已經開始組課共學」始得進行成果發表;如成果發表同時包含「組課共學、場域修煉」,須「完成組課共學至少1學分,且已完成場域修煉60小時」始得進行成果發表。(2021.07.19修訂)

海星增殖

壹、目標

  1. 讓社群培力能生生不息。
  2. 為實驗教育、社區大學、學前教育、教師進修的新典範發展提供人才。

貳、同期增殖

以每期的第一群為基礎,擴增同期的學員,不斷為新學員舉辦共識營。

參、跨期增殖

  1. 收集社群中有空及有意願的成員,參與下一期成員之培力。
  2. 直接在本期學員中以「組課」及「場域修練」的方式,鼓勵當期學員投入下一期的海星增殖。
  3. 增加贊助者網絡,並分配學員或社群成員建立窗口對窗口之聯絡體系。

肆、申請補助

向國教署申請補助,取得部分「兼職」人力之工作費用。


【附錄1】

組課文件示例

課碼:132
類別:同好共學
課名:教育自造者培力的論述發展與實踐規畫
課名短代稱(少於八個字):海星論述與實踐
課主:丁志仁;詹志禹
上課次數:12
開課人數上限:14
開課人數下限:4
課程目標:

  1. 建立「人類文明」、「華人教育」(台灣與大陸)、「教育現場」等三種不同高度的「教育自造者」論述。
  2. 探討「教育現場」的「自主學習典範」實踐方法。
  3. 探討「教育自造者培力」的實踐方法。

簡介:
十二次主題:

  1. 03.12 討論「自主學習典範」與「師徒教學典範」的定義與差別。(丁志仁)
  2. 03.26 討論「自主學習典範」六大基本內容的界定。(丁志仁)
  3. 04.09 自主學習的理論基礎之一: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詹志禹)
  4. 04.23 自主學習的理論基礎之二: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詹志禹)
  5. 05.07 比較「委辦計畫模式」與「社群模式」的教育自造者培力模式。(丁志仁)
  6. 05.21 建構主義理論與先峰教育實踐(大陸同學)
  7. 06.04 自主學習的理論基礎之三:自我調整理論(self-regulation theory)。(詹志禹)
  8. 06.18 討論「當代適應課程」的內涵。(丁志仁)
  9. 07.02 自主學習的課程型態、教學取向與實踐案例I:體制學校教師。(詹志禹)
  10. 07.16 討論教育中「公共服務」與「商品服務」應該如何搭配。(丁志仁)
  11. 07.30 自主學習的課程型態、教學取向與實踐案例II:體制外實驗教育。(詹志禹)
  12. 08.13 深圳安格學習社區探析與課程總結(大陸同學)

上課時間:

2020.03.12起隔週週四晚上 6:30~9:30 ,上課日期剛好避開清明與端午連假。

報名與修課:

  1. 如選課人數超過上限,由課主決定修課生。
  2. 台灣北部同學請實體參課。
  3. 大陸與台灣中南部同學可線上參課。

實施方式:

  1. 兩週一次,丁志仁與詹志禹的主持間隔約為四週。
  2. 前期以 Zoom 25人半年付費版作為線上課程工具;台灣行政院封禁 Zoom 後以 Jitsi Meet 為線上課程工具。
  3. 上課場地有投影機、銀幕配合 32 吋螢幕。
  4. 上課場地之 Zoom(NT3234) 原預計以公費支出。

選修者限制:

政大實驗教育工作者培力一二梯師生、海星培力2019-1梯師生、穹頂之下成員優先

評量方式:

  1. 討論引言資料
  2. 討論心得
  3. 討論資源列表

上課規範:

  1. 親自上課,不能來要請假。
  2. 缺席以兩次為限,超過仍可參課,但沒有學分。
  3. 認真參與分享及討論。
  4. 尊重講者與同學的發言。
  5. 上課時使用手機請限與上課相關事宜。
  6. 上課中臨時有事請向老師報備。
  7. 自己的檔案上傳到自己的資料夾。
  8. 作業按時交。
  9. 垃圾自己帶走,不能留在教室。
  10. 不守規範,課主可請修課者退選,費用按比例退還。

費用:1650.0
費用說明 :NT1650或人民幣380元,一次匯入跨校選修平台專帳。優先用於公用設備,其餘支付各次討論帶領者講師費。
開課單位:教育自造者培力
開始日期:2020-03-12
結束日期:2020-08-13
星期幾:週四
上課:18:00
下課:21:00
上課地點:
實體:新北市板橋區新海路 181 號(新埔國中)信義樓 517室
線上:Jitsi meet/Zoom


【附錄2】

目前的學員分工

初期學員共計十六人:林宜蓁、蔡亞靜、施雅敏、度昀奇、劉瑞玲、周樂生、黃思宇、黃鈴諭、蕭典義、詹一晉、林建彰、林青高、柯穎瑄、張喻晴、丁志仁、游士賢。

2019-1梯學員:蔡亞靜、度昀奇、劉瑞玲、周樂生、黃思宇、黃鈴諭、蕭典義、詹一晉、林建彰、林青高、柯穎瑄、張喻晴、丁志仁、游士賢。

2020-1梯學員:程詩婷、蔡耀慶、李昌雄、簡楚瑛、鄭文彥、周效良、鍾宜真、傅心怡

2020-2梯學員:黃琳懿、吳啟新、王偉儒、陳敏惠

分工以工作圈模式分為四組:內部節奏組、外事聯絡組、基本技能規劃組、平台服務組。

壹、內部節奏組

貳、外事聯絡組

註:
(一)已拜訪的協力 NGO 名單:
  1. 振鐸學會(窗口丁志仁、嘉玲)
  2. 政大實驗教育推動中心(窗口鄭同僚,詹志禹)(丁志仁)
  3. 自主學習促進會(待找小朱)(窗口黃鈴諭)
  4. T F T(窗口王宇生)(Daniel)
  5. 宜蘭人文國中小(窗口周樂生)
  6. 社大全促會(窗口柯穎瑄、張喻晴)
  7. 新莊社大(窗口度昀奇)
  8. 后豐社大(窗口顏振寧)
  9. 高雄社區大學促進會與第一社大(窗口張金玉)
  10. 慢慢餐館(窗口陳音秀)
  11. 苗栗社大(社團法人苗栗縣社區大學協進會)
(二)預定聯絡的贊助 NGO 名單:
  1. 誠致教育基金會(Daniel)
  2. 全人實驗中學(黃思宇)(地緣近)
  3. 嘉禾書院(丁丁)
  4. 種籽實小鄭婉如(窗口:劉瑞玲)
  5. 宜大(窗口詹一晉)
  6. 前草 (蕭典義)

參、基本技能規劃組

肆、平台服務組


【附錄3】

協力單位合作備忘錄


目錄

壹、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簡介………………………………… 3

貳、海星培力七階段…………………………………………… 5

參、給協力單位的說明………………………………………… 6

肆、Q & A ……………………………………………………… 7

伍、協力單位合作備忘錄……………………………………… 12


壹、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簡介

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 簡稱 海星培力社群海星培力 是一段「自我培力」,不是別人培力你,而是你培力自 己。透過落實「教育的自造精神」,讓每個教育者與學 習者回歸自主學習的單純本質,每個「普通人」都經歷 合作、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經驗,藉此驗證你的學 生也可以做得到:「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調動身邊可 用的資源,以解決他所面臨的任何問題」。

社群學員是「自組織」,而不是被領導組織;自己要主 動實踐,少外銷大道理給別人實踐;社群希望教育者自 己有組課的經驗,日後才會認同同學組課,也才會知道 怎麼陪伴同學組課。社群認為教師是資深學習者,同學 是資淺學習者,雙方是合作共學的。
培力社群是一個群學團體,是一個個小的「學習公 社」,在學習、經濟、生活三方面協作。
學習協作:找到學習需求相近的夥伴,一起群學。 經濟協作:對於學習的支出,夥伴之間「自給自足,公 平分擔」。
生活協作:夥伴之間彼此將「組課共學」排到自己生活 中。
社群中每一門組課都要上跨校選修系統,都是一次對社 會的說明與接觸。組課內容以 CC 3.0 授權釋出,是與 天下人共學,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共同傳統: 教育自造者的成長應列我們的首要目的。
整個社群應維持學習資源與資訊的共享,讓社群成員平 等取得。
我們之中的領袖只是受委託的僕人。
每一群別應是自治的,但影響到其他群別或整個教育自 造者培力社群者為例外。
每一個群別應儘量自給自足。
每一個群別應儘量以工作圈模式維持分工的彈性,但服 務中心可以雇用專門的工作人員。
組課共學應該是各群別重要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應該是各群別重視的學習風格。
任一群別不應認可或允許外界的機構使用「教育自造者 培力」的名字,以免因為利益將我們推離首要目的。
我們的公共關係政策是建基於吸引新人參與,而非為了 自我宣傳。
更多內容請參考以下網址:
http://educationmaker.net

海星培力的七大階段

海星培力透過七個階段落實

  1. 簡易面談——向報名者說明本社群與年度計畫
  2. 共識營——讓學員「自組織」並建立治理架構
  3. 組共學課
  4. 場域修練
  5. 組課典藏與學習履歷完成
  6. 成果發表
  7. 海星增殖

給協力單位的說明

培力的內在價值觀是利他共好的公共性與共享精神,社 群長期發展希望要能廣泛支援各教育機構組織與工作 者,所以也需要個教育機構組織支援個軟硬體資源。
社群願意為協力單位提供: a. 優先為乙方推薦之自造者組建培力梯次。
b. 建構溝通平台與乙方保持暢通聯繫。
c.其他客製需求(內容須提交成員例會討論通過)

邀請協力單位提供 a. 折扣或免費的場地、設備、勞務。
b.接受參訪 c.協助組課。
d.自造者「場域修練」的機會。
e.參與組課典藏。
f.提供廣宣通路,幫助海星培力吸引新人參與海星增殖。
g.直接贊助甲方經費,或贊助自造者公積金、組課開銷

貳、Q&A

參、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協力單位合作備忘錄

立備忘錄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簡稱海星培力社群) 

協力單位全名:       (以下簡稱乙方)

第一條
中華民國振鐸學會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以下簡稱甲方), 由教育自造者(簡稱自造者)組成,基於共同傳統,遵循社群決議,欲會同(乙方)合作發展教育自造者培力(以下簡稱本合作),雙方同意簽訂本合作備忘錄(以下稱本備忘錄),並同意下列條款。

第二條
合作期間

自 □中華民國         日 □ 簽約日
至 □中華民國         日 □ 終止日

第三條
合作項目 基於本合作雙方提供以下資源

甲方項目:
□ 優先為乙方推薦之自造者組建培力梯次。
□ 建構溝通平台與乙方保持暢通聯繫。
□ 其他:   (內容須提到成員例會討論並通過)
乙方項目:
□ 提供折扣或免費的場地、設備、勞務: 
□ 接受參訪
□ 協助組課    
□ 提供自造者「場域修練」的機會。
□ 參與組課典藏。
□ 提供廣宣通路,幫助海星培力吸引新人參與海星增殖。
□ 直接贊助甲方經費,或贊助自造者公積金、組課開銷。

第四條
保密義務
雙方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妥善保管其因本合作而知悉或持有之機密資料,且非經他方事前書面之同意,不得洩漏或交付任何第三人,該等保密義務於本備忘錄失效或終止後亦同。本條義務於本備忘錄屆期或終止後仍然有效,且接受方應依揭露方之要求銷毀或返還機密文件、物品、設備,不留存任何備份。

第五條
智慧財產權
一、雙方除另有書面同意外,不因本合作關係而當然授權或讓予任何專利權、著作權、商標、 營業秘密、技術秘竅(KNOW-HOW)、其他智慧財產權或其他財產權予他方。
二、雙方保證其所提供之文件資訊絕無侵害任何第三人之智慧財產權,任一方因使用前述之文件資訊而導致被訴或被請求時,由可歸責之一方負責賠償(包括但不限於律師費、經判決確定之訴訟費與他方因此所受之損失)。

第六條
修改與終止 本備忘錄未盡事宜,由雙方本於誠信原則協商之;如需增刪或修改,非經雙方當事人以書面協議方式為之,不生效力。任一方擬終止本備忘錄,應於十五日前以書面通知他方,惟本備忘錄終止後,並不影響保密義務與智慧財產權之效力。

第七條
費用與責任分擔方式 在本備忘錄有效期間內,任一方對於因可歸責於己之事由所發生的經費與責任,均應自行負擔。

第八條
爭議解決方式 本備忘錄未定事宜,雙方應本誠信原則及商業習慣共同協議解決,若仍有未盡事宜,依中華民國法律處理之。如因本備忘錄爭議涉訟時,應以台灣台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

第九條
附則
本備忘錄一式二份,由雙方各執正本一份。

中華民國振鐸學會推動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計劃

甲方

法人代表:中華民國振鐸學會

社群代表:周樂生(外事組召集人)

計畫主持人:       (簽名或蓋章)

聯絡人:       聯絡電話:      

Email:

地址:

乙方      (蓋章)

代 表 人:       (簽名或蓋章)

聯絡人:       聯絡電話:      

Email:

地址:

中 華 民 國